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
一、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
1组织: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;它建立一定的机构,成为独立的法人;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。
2行为:人受其生理、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。
3 组织行为学: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,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。
4研究方法和手段:采用系统分析法,综合运用心理学、社会学、经济学、人类学、生理学、伦理学和政治学原理。
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: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、引导和控制的能力,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,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,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,保持和发扬积极行为,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和工作绩效,理好地实现组织目标。
6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作用:
1、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,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,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;
2、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体行为与管理,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,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;
3、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,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,改进领导行为,掌握领导艺术,增强领导的有效性;
4、研究组织行为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,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,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;
5、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,可以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,进行组织的改革,增强活力,提高绩效;
6、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,提高身心健康水平,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。
二、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
1边缘性:主要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。
2两重性:两重性:即有一般规律性这种自然属性,又具有特殊规律性这种社会属性。两重性主要是由多学科性、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。
3应用性。
四、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
文化的功能:
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;
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;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;文化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;社会和组织的文化,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。
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
一、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
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;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;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;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;
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;6对未来的预见性。
二、研究的基本过程
1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:观察和实验——分析和评价——预测和推断——检查和验证
2六个研究过程的步骤:(西拉杰、华莱士)
确定研究课题——研究理论和模式——形成假设——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——实地观察和实验——说明研究结果。
三、研究的主要方法
1案例研究法:体现理论与实践、知识与能力、历史与现实、教学与研究、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。
2观察法: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,可分为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;
按观察情景的差异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。
3心理测验法:应注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测验的效度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,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,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。